近期,笔者关注相关媒体,也调查了一些苗木从业人员,大家对苗木行业的信心不如前几年了,似乎苗木行业的“恐慌症”来临。
为此,笔者采访了从事苗木行业30年,植物快繁技术**人士,园林工程师,建造师,位于中国盆景之都的如皋市科海植物繁育技术研究所的马金海老师,他从业几十年的经历和他深入透彻的观念让我豁然开朗。
马金海老师说:恐慌心里的确目前存在,但不表示苗木行业出了什么大的问题,更不是苗木行业走到了尽头。相反京津冀治理雾霾的生态林工程、西北地区的防风固沙工程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退耕还林工程、华东和华南发达沿海地区的沿海生态防风林工程、西部城市的绿化未达标工程、农村城市化建设工程等等,这些都预示着苗木行业美好的前景。目前的行业恐慌,主要成因在心理行为因素和市场因素,可以大体归纳几点:
一、市场的周期性,以为到了低迷期
马金海老师说,他经历过这样的周期2-3次了,周期到来时,三四年卖不掉树,等忍不住的人把树砍伐了,之后就会涨价了,生存下来的成为成功者。但能够忍得住的毕竟少,低迷周期如果进入到第四年,70%的企业会跑路,80%苗农会砍树。
从历史性宏观看,没有不淘汰的行业,没有不倒闭的企业,每一个周期淘汰一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那是正常的规律,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,这就是市场经济。
但马金海又认为,市场的低迷周期还是没有到来。低迷周期的到来往往伴随国际宏观经济,目前国际经济、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,所谓常态化危机,而中国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经济转型,甚至更有利于属于生态建设的绿化苗木,所以苗木行业真正的低迷周期还远未到来。